【法者匠心】余春云:从驾驶室到调解室的跨越 以实干浇灌工匠人生

时间:2022-08-08 09:21:03来源:法制社会网

 余春云于2019年4月进入法院,是法院车队的一名驾驶员,天天奔波在外,与警车“组cp”。后来调岗至思蒙法庭,成为一名法警,为切实加强法庭安保履职尽责;因个人能力突出,调解队伍里又多了一个他。

 立足自身岗位,他用踏实认真、爱岗敬业的匠人精神,实现了“驾驶室”到法庭,又到“调解室”的角色互换。

 车队的“老师傅” 同警车“组cp”

 “没有什么比安全到达更重要。”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工作两余载,余春云与“警车”伴朝夕。无论是高速封路还是路况受阻,他总是凭借过硬的技术,安全且按时到达,风雨皆行。

 余春云回忆起车队的日子,他扬起的微笑是对自己工作的认可。

 “在车队工作,很多时候都是长时间、远距离的驾驶,需要精力高度集中,但从坐上驾驶室那一刻起,我就时刻告诫自己,我是法院的一员代表着法院形象,为此,乐此不疲。”

 在一次执行返程中,遇到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老人与儿子外出走散,身无现金,且找不到回家的路,出于对法院的信任,老人将困难告诉了余春云。余春云立即行动,把老人安全送到家中。老人的声声感谢,正是对余春云肩扛担当、心怀正义最有力的反馈。

 法庭的“实干者” 提供有力警务保障

 2021年12月中旬,余春云加入了思蒙法庭。作为法警的他手握方向盘,奔走在送达的路上、在执行的路上、在找寻当事人的路上……将车队所获经验用在“路上”。

 同时,立足本职工作,余春云严肃执行公务,刻苦训练,认真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待来往的群众,热心主动地帮助群众,做好引导、解释工作。

 调解的“一把好手” 助群众解忧愁

 “经过调解,看着人民群众满意地走出法院,这是我最开心的事。”仅入庭半个月,余春云就完成了18件案件的调解、撤诉,他的一项“新潜能”被挖掘出来。

 多种身份的转换,余春云最大的感受是忙碌且欣慰。因为对案件的执着,他晚上常常想到失眠,要怎样才能让双方当事人都满意?如何最合理地调解案件?提高效率可以做些什么?……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调解工作也相当重视。妻子虽心疼但却一直默默支持着余春云的事业,“我希望他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一起因挪用养老钱所引发的家庭纠纷案令余春云印象深刻,老人攒下的养老钱交由女儿保管,在此过程中被女儿另作他用,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争辩不休,最终在余春云的调解下,成功化解且将现金3万元当庭履行。

 2022年1月-7月,余春云共参与完成了170余件案件的调解、撤诉。经过对大量案件纠纷的调解工作,他已然实现了从一个毫无调解经验的“菜鸟”逐渐成为一个调解“能手”的蜕变。

 队伍中的“追光者” 常怀“赤子心”

 “三哥做事利落认真,且非常重视调解工作,他刚到思蒙法庭就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调解工作上手很快,帮助我们调解成功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纠纷”、“余师傅的车开得又稳又快,时间紧任务重他都能一一完成”……提到余春云,同事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不是每一朵花一开始就是一朵花。”从驾驶员到法警,从驾驶室到调解室,不仅仅是身份的转换,更是思想的转变,虽然思蒙法庭的工作远比车队的工作烦琐、复杂,但经过团队协作调解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对余春云来说是不可言喻的。

 每个人所达到的高度都是靠自己努力去争取的,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的不为人知。夫妻双方重归于好、邻里乡亲相视一笑、亲人可以再续“亲情”、劳动者追回应得报酬、违法者得到制裁……这就是法院人每天都在做的努力。无论是在工作中体现使命担当,还是以严谨贴心体现“法理情”,均是法院人的一个缩影。头顶法徽,手握法槌,法院人将是通往公平正义路上的“一束光”,忠于职责,始终如一。(文/图 曹澜曦)

[责任编辑:赖强]

免责声明:法制社会网转载的信息,目的在于传播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与法制社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内容

法 制 社 会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工作人员| 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删除信息| 新闻订阅

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许可证:京B2-20224260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2022019683号-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4046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京B2-2022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