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育英才,接续奋斗谋发展—访四川省仁寿县汪洋中学、仁寿汪洋镇初级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彭辉
他,参加工作已经30年,先在乡村初中校任教数年,后选拔到高中校任教。在执教方面,他一步一个脚印,从普通的语文教师慢慢成长为优秀的高级职称教师。在管理方面,他从最基层做起,由初中校团支部书记到高中校办公室主任,副校长,一步一步提拔为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2010年以来,农村高中学校因多方面的原因,生源数量不断萎缩,生源学力不断下降。曾经培养出市状元,为国内一流重点大学输送毕业学生,享誉市县的汪洋中学,教学出口质量不断下滑。2020年,学校教学方面的口碑降到低谷,处于当地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学校面临最艰难的时刻,他坚决服从上级组织的安排,担任了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2016年,仁寿县汪洋镇初级中学校整体搬迁入汪洋中学校园。2022年为了解决两校的协同发展,上级主管部门顺应时势,整合两校管理。就在两校需要深度融合,和谐发展的关键时刻,他再次毅然服从组织安排,担任两校负责人。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2022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一举扭转颓势,获得全县评估一等奖。学校触底反弹,开启复兴之路。综合看,学校2023年高考将全面超越2022年,有望获取特等奖。两校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各项工作迈入和谐融洽的轨道运行。目前两校政通人和,师生和谐相处,正携手共进,谱写仁寿农村高中和农村初中教育的新篇章。
他就是四川省仁寿县汪洋中学、仁寿县汪洋镇初级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彭辉同志。今天,让我们
请问今年是您当校长的第几个年头?您作为校长,对于教育事业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仁寿县汪洋中学,仁寿县汪洋镇初级中学校,一所是高中,一所是初中,一所是非义务教育,一所是义务教育。两校是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您作为两校的法定代表人,是如何平衡和整合两校的管理的?
一个学校同时存在高中部和初中部,全国全省都有这种模式。但汪洋中学和汪洋初中,不是这样的模式。它们是分别具有法人资格的两个单独存在的学校,又同在一个屋檐下,由同一个人担任负责人。据我了解,这种模式在我县是一个特例。对一个负责人来讲,面临着很多挑战。在管理上,要熟悉两种管理模式,还要尽可能把两种模式平衡好,融合好。在教学上,要处理好教学和师资的互补。在关系上,要使两校的班子成员,教职员工,彻底消除隔阂,要让他们相互搭台不拆台,相互支持不对立。两校融合发展,共同进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我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在实践。幸运的是,我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主要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有了他们的支持和认可,我就有了大胆工作和开拓创新的底气和硬气。感谢两校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的理解和配合,他们本着深厚的教育情怀,顾全大局,在方方面面给予了我工作上最充分地理解和最无私的支持。这些使我开展工作有了锐气和心气。有了这“四气”,我想,随着时间推移,两校进一步磨合,工作一定会更加顺畅,两校的办学质量也会更加提升。
您对学校工作的下一步打算是什么?对老师、同学有怎样的期许?可以给我们谈一谈吗?
现在比较流行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人人有梦想,国家有力量。我一直在汪洋学区工作,见证了汪洋初中,汪洋高中曾经的辉煌。现在学校遇到了发展上的困难,我想只要学校干群一条心,本着我们深切的教育初心和教育情怀,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拓生源招录渠道,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加强家校结合共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通过3到5年的努力,是能够重塑两校的辉煌,把两校办成仁寿南部有名的农村高中和农村初中示范学校。希望我们的教职工,身体健康,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希望同学们身心健康,学习努力,在学校养成良好品质,形成健全人格,科学文化学有所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责任编辑:赖强]
免责声明:法制社会网转载的信息,目的在于传播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与法制社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